教学改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改革 >> 正文
教学改革

高一历史活动单

2021年09月21日 16:02  点击:[]

徐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3)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自主先学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东周时期周天子控制力日渐削弱,列国纷争,传统的政治秩序被破坏。

1)春秋五霸(号召、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  第9页地图

2)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___________掌握实权(如_____国和_____国)

3)战国七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页地图

2、华夏认同

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 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观念

2)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农业

技术

_______技术出现,________农具开始使用,________得到推广

水利

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______________、芍陂

土地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确立,小农经济兴起

工商业

原因

____________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___________繁荣

表现

手工业分工更加_____,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__________

2、变法运动

(1)变法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名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

目的及作用

发展农耕,富国强兵

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

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发展官僚制度

实行中央集权

加强社会控制

移风易俗,加强社会控制,增加税收

历史意义:

 

 

三、思想:百家争鸣

1、概况(第11页)

学派

时间

代表

 想

道家

老子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唯物论(天人合一);朴素辩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战国

庄子

逍遥自由

儒家

孔子

核心观念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

主张统治者

主张恢复_______制度,同时承认制度应随时代变化有所改良。

教育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推动_________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献进行整理,成为儒家经典,传承了文化。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战国  

荀子

隆礼重法、性本恶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 (代表_____________利益)

法家

战国

韩非子

积极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益)

阴阳

战国

邹衍

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生相胜

2实质: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变化在_____________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百家争鸣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u 文学:春秋时期成书《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三部分,现实主义。

         战国时期楚国________,采用楚国民歌方言,创造新体裁__________,浪漫主义。

课堂探究

1、探究:比较春秋与战国列国纷争的区别。

春秋

战国

实质、目的

_________________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战争

战争特点

规模小、时间短、讲究礼节程序、阵地战为主。

规模大、范围广、残酷性强、不讲礼仪规范、野战包围战为主。

时代特点

________________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战争结果

冲击了奴隶制,使东周处于分裂局面

___________逐渐处于社会主导地位,为_____打下基础。

2、(第10页)史料阅读西汉刘向概括战国时期混乱局面

结合史料和课文,思考列国纷争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3、探究铁犁牛耕带来的影响。

 

 

 

4、探究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5、探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知识体系构建

练习反馈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西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

A.华夏正统的意识 B.家国同构的理念

C.王权独尊的观念 D.国家统一的趋势

2、《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 D.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4、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都对社会现实提出了改革时弊的方案,人们观点各异,畅所欲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可以推知,百家争鸣

A.不同思想流派观点完全相对 B.改变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 D.根源是士大夫的推动与引导

5、“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