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学科教研 >> 历史教研 >> 典型教案 >> 正文
典型教案

导学案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2018年03月19日 12:11  点击:[]

       导学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学习目标】 

1. 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2. 结合一轮复习资料背诵本专题的内容,强化核心知识的落实。

3.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成就。

【预习清单】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点二: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明阳心学。

考点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考点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和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落实基础:(15分钟)(见复习讲义5-10页)

二:质疑探究——突破重难点(15分钟)

1)董仲舒新儒学和宋明理学的新特点分别是什么?

  (2)17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的比较。

 

明清进步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

背景

 

 

内容

 

 

本质

 

 

影响

 

 

3)中西科技的差异所在?

4)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繁荣的相似因素有哪些?

三:总结提升——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规律和认识(5分钟)

简要列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过程(形成、成为正统、发展、活跃等过程)

 

 

四:检测反馈——查漏补缺(10分钟)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自此以前,并是写本。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4、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5、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民间当妇女不幸夫亡之日,见其跄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状,亲族人等苟有人心者,自应恻然动念,从旁劝慰。乃闻闽省有等残忍之徒,或慕殉节虚名,或利寡妇所有,不但不安抚以全其生,反怂恿以速其死。甚或假大义以相责,又或藉无倚以迫胁。

                                       ——《福建省例》三十四《杂例·禁止殉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顾炎武的意图。

 

 

(2)据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为官者应如何改善风俗?

 

(3)材料三中对妇女贞洁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出现怎样的变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