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回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强化核心知识的落实。
2.构建知识体系和结构,形成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的整体认知。
3.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和影响。
【考试说明】(预习清单)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考点二: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考点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落实基础(见复习讲义14-18页)
二:质疑探究——突破重难点
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哪个国家?在这以后,为了拥有“海洋和空气”英国开展了哪些活动?结果如何?
2、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转折时期。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这一时期是世界由相互孤立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时期;第二种看法认为这是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时期。 请回答:上述两种看法分别是以什么角度来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的?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四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
(2)结合材料四,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名称、主要标志以及新工业部门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三:总结提升——形成规律和认识
四:检测反馈——查漏补缺
1、“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A.满足了欧洲人对金银的渴望
B.使得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小农经济的发展
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
2、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葡萄牙、西班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3、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角度一:全球化(或整体史观)。(1分)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3分))
角度二:社会转型(或社会发展史观)。(1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文艺复兴冲击了封建神学世界观,兴起了资产阶级文化;新航路开辟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4分)
探究二答案(1)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行会的瓦解和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A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机器大工业的产生。B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出现,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
(3)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
(4)第一次:政治: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领土遭到破坏) 2、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①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企业出现(民族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近代工业化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端。
思想:西方的先进思想传入中国,“西学东渐”。生活习俗变迁。
第二次:政治:1、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的产生
导学案6答案
1—5 CADBD 6---10DC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