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执教时间: 编印: 审核: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和电子云的概念,明确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规律;
2. 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1—20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3. 会根据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以1-18号元素原子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前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20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根据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电子云的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自主学习】
在《化学1》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有关内容,回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原子?
2、原子的构成?
3、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 ,带 电荷。
(2)电子运动的空间范围 。
(3)电子做 运动,接近 速。
由于上述原因,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宏观物体不同:它没有确定的轨道,我们不能测定或计算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道。
【学生思考】是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的运动就完全没有规律呢?
【观察】教材P2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探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然后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即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 层。
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步 ,但每一电子层都只能最多容纳 的电子。
一、电子层:
1、科学上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将能量不同的电子运动区域称为电子层,各电子层的层序数用字母 表示;
2、由里向外依次为 1、 2、 3、 4、 5、 6、 7,
用字母表示分别为 、 、 、 、 、 、 电子层。
3、电子层由里向外,所排布的电子能量由 到 。
【观察】教材P3的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探究排布规律。
①、K、L、M、N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 、 、 、 ;由此推出与电子层数n之间的关系: ;
②、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是 ( 除外)。
③、稀有气体原子的次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是 。
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离核最 (能量最 )的电子层里,然后由 向 ,依次排布在能量较 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 层,当 层排满后,再排 层,依此类推;
2、每一电子层,最多填充的电子数为 个(n为电子层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都不超过 个(K层不超过 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
【注意】以上几条规律是相互制约的,请大家注意“不超过”的含义。
【随堂反馈】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在哪里?
2、A元素原子M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原子的少5个。
(1)画出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的原子中,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 )
A.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 B.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
C.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 D.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
4、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5、某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K电子层和L电子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电子层和N电子层的电子数之和,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
A.30 B.12 C.17 D.20
【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画出O、Mg、P、Ar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出Na+、F-、Cl-、Al3+离子结构示意图。
【课后预习】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