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入式活动单教学实施的背景
1.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教育部制定的2017版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课程。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培养目标”部分也明确提出: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培养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人。
2.促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必须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促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在时下的学校教育势成必然。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编排,学校的课堂教学必须寻找新方法,开辟新路径,寻求新突破,保证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上的落地、生根乃至开花,确保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拥有和提升。
3.丰厚“学讲计划”内涵,固化“学讲计划”成果
“学讲计划”作为徐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一种课改模式,曾一度掀起徐州课堂教学改革的风暴,成就了一大批教师,惠及无数的徐州学子,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徐州的课堂样态。时隔七年,“学讲计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果也亟待固化。“卷入式”,意图丰厚“学讲计划”内涵;“活动单”,旨在固化“学讲计划”成果,打造“学讲计划”的升级版。
4.引来促进生成、改变课堂样态的源头活水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存活的生命线,也是学校存在的价值体现。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卷入式活动单教学,也是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校深化加工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生成、生长,改变传统课堂状态,形成学生自发自主,为课堂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带来活力的切实变革。
二、实施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理念引导暨理论支撑
(一)首先源自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他的专著《有效教学》( 2009.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高度提炼,详加阐发,为中国的学校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供支撑,可资操作的课堂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我校尝试实施卷入式活动单教学。
首先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其次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再次是采用易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即教学抓手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看得清楚、见得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导学活动单等。如果教学没有适合的抓手,学生没有向学的意愿,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基于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或者说,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它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义,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二)其次来源于“学讲计划”中的部分理论基础。
1.罗杰斯“学生中心”教育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手段,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认为培养课堂心理气氛的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真诚、尊重和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据此,它成为“学讲计划”的理论支撑。从它主张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角度,无疑也是我们实施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理论依据。
2.建构主义理论。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据此,“学讲方式”和卷入式活动单教学都强调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自主学习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
3.学习兴趣激发的理论。大量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据此,“学讲方式”强调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学习过程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成就的不断达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深刻的思维状态,改变课堂教学中被动沉闷、学习效益低下的状况。这一点,也是我校实施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初衷。
总之,徐州二中实施卷入式活动单教学以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和“学讲计划”部分理论基础为支撑,意在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手段---活动单,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想全面,最终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从而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
三、徐州二中对实施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自我认识
1.基于课程标准的卷入式活动单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2.基于课程标准的卷入式活动单教学要求课堂人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情投入。基于学生立场,促进学生学习;老师心中有学生,转变学教方式,让学习真正发生。
3.基于课程标准的卷入式活动单教学是一种授课角度的调整,切合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模式的教学改变,立足于学生,依托于活动单,创设基于教学情境的新教场,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高品质的积极投入,让学生的成长可见、可行、可期。
四、徐州二中关于实施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基本构想
(一)卷入式活动单教学中活动单的基本轮廓
导学活动单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活动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卷入式”学习以全员卷入、全程卷入、实践性主题引领为特征,主要是针对一个源自于教学实践的问题或一个活动任务,集众人智慧努力去解决。广度上强调活动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全覆盖 ,集体备课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体化;深度上强调变看客为主角,达成学习在场、生命在场的学习融入。
考虑到“卷入式的活动单教学”在我校实施尚在尝试阶段,因此,学校对活动单的设计只是提出宏观性的要求,具体的设计需经由一线教师反复的、大量的实践来证明、细化、完善:
1.活动单的结构:
要涵盖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活动内容及流程设计、当堂检测等四个方面。
2.集体备课编制活动单:
活动单的设计不能只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现,更应该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备课的产品。它首先应该经由本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形成初稿,然后在集体备课时经过备课组全体成员的讨论、打磨,最后再由主备人修改、完善,而后交付印制。
3.活动单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活动特色:
抓住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同时设计适合的且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4.活动任务的设计要求:
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任务设计活动任务,注意活动任务的梯度性、渐进性、启发性和价值性,要体现出学习活动中学、议、讲、练等基本要素。
5.活动单的容量要求:
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要求,分课时设计活动单,可以以课和章节为单位,也可以以单元为单位。
6.活动单设计的落脚点:
活动单的设计应聚焦学生的兴趣发展、思维提升和能力增长,即激发学生的动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力。
7.当堂检测要求:
当堂检测练习应该紧扣当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习题量应以课堂内能够解决为宜。
(二)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暂定施行范围
考虑到高三教学的特殊性,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目前只在高一和高二年级试行。
(三)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推进时间表
1. 2021年暑期(7.1---8.20)全员动员、理论培训;
2. 2021.8.20---2021.8.30学校拿出活动单宏观设计框架,供教师借鉴试行;
3.2021.9.1---2021.10.31各备课组尝试设计具体活动单,教师尝试并习惯使用活动单开展教学;
4.2021.11.1---2021.1.15各备课组组织卷入式活动单教学校内研究课,学校组织专人听课、评课;
5.2022年寒假期间,学校以校本培训的方式组织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教师论坛,并延请专家修正指导;
6.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依据寒假期间的总结提升情况,整合优化,形成具体详细的“徐州二中卷入式活动单教学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推进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实施;
7.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的4月底,计划开设“徐州二中基于课程标准的卷入式活动单教学”校内公开展示课,展示成效,凸显影响。
(四)卷入式活动单教学效果的验证及范式完善
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参考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以及教师及部分专家的评价来验证实效,并逐步完善,形成范式。
五、徐州二中施行卷入式活动单教学的愿景
1.构建以活动单为抓手,以卷入式为覆盖的学习在场有效教学范式;
2.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干,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特色。
3.以活动单为抓手,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为课堂教学注入“活水”,激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