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改革 >> 正文
教学改革

实施“学讲计划”的一些思考

2018年03月07日 16:37  点击:[]

实施“学讲计划”的一些思考

唐锋

“学讲计划”的实施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学习空间,拉近了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潜心研究并努力实践着“学讲计划”,下面我结合实践谈一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

一、独立思考真的要靠边站吗?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时,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差生就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缺乏主见,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确实使学生人人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得,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思维发散训练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些知识,这点“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二、这样的活跃气氛有必要吗?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之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一味地举着手,不住的喊“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的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学生真的全体参与了吗?

听课过程中,我常有意识地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去看看小组中各成员参与合作的情况,有这样一个情形让我印象深刻:4人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两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抿着嘴,低着头(好象在冥思苦想),一个男孩东看看、西看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M先说,被点到名的M正了正身子:“我认为……” 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M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我们的班长。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四、教师仅是裁判吗?

当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教师有时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时在学生之间茫无目的的巡视……小组活动表面热闹,气氛高涨。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的价值和思维含量;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并参与,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以上只是我对“学讲计划”的一些初步思考。“学讲计划”是新课程引领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它的效果,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探讨。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要走些弯路。但只要我们在风风火火的探求中多一些理性,多一点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