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试卷讲评的“学讲”运用
石慧
2014年第一期的徐州教育科研是教育局推行“学讲计划”的专刊。在徐州市各校大力推进“学讲计划”、各种宣传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我细细研读了这本杂志。从理论篇到实践篇,有各类教育理论支撑,有各校“学讲”先行者的实际操作与经验之谈,可以说是系统接受了一次 “学讲”宣传的洗礼。
我认为,要顺利推行“学讲计划”,教师首先应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丰富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改变固化的教学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打破教学瓶颈,实现教学过程的“双主体”,以教师为教的主体,以学生为学的主体。变教授者为课堂设计者、引导者、准备者,真正把学讲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下去。
我想以自己的经验谈谈高中生物课堂用学讲模式进行试卷讲评的基本过程。我觉得用了这个方法进行试卷讲评,比传统的讲评模式多了很多优点——老师讲课的内容少了,学生动脑筋多了,打瞌睡不听的少了,讨论研究内容的多了。下面是我操作的基本流程。
1.自学
试卷是上堂课考过的,考完后给了学生正确答案。学生做试卷的过程就是个自学过程,学生要依靠自己的知识独立的解决遇到的问题。给出正确答案后大多数学生一定会立刻去研究自己错在哪儿,有一些是粗心错的题目学生看了正确答案后也就明白了,这类题属于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放在自学环节内。
2.第一次互学(组内交流、解题)
接下去要准备互学(本节课开始)。上课最初给了各组10分钟时间进行讨论,这个时间段小组成员们会在小组里汇总那些做错了并且在知道正确答案后仍有疑问的题目(即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协调组内该题做对的同学进行讲解。在成员们互相讲题的过程中,许多只需要点拨、或学生一时间没有想到的题目就都能解决了。第一次互学应给小组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也是这堂课解决问题中相当重要的一步。
3.汇总要讲的题
互学结束,老师在黑板列出组号。各组依次说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题号(我会要求不准超过4个,免得有的组学生懒得讨论,把问题全推给班级和老师),教师在组号下标明这些没能在第一次组内互学中解决的题号。
4.分配题目
把这些题目集中后,根据每组提出的情况分配题目,原则是自己组提出的题由 没有提出该题的组讲。比如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五组、第六组都提出了12题,那么12题就分配给第三组或者第四组讲。(很特殊的情况是每组都提出了某一题,这时将由教师来负责该题。)各组一般能分到2到3题。
5.第二次互学(组内备课、模拟讲课)
分配好任务后再给5分钟准备时间,组内用来集体备课,全力解决本组负责的题目。教师巡视时可适当提供帮助。其实老师与学生交流最多的就在第一次互学和第二次互学这两段时间。我在巡视时经常被学生拽住疑问,而我在和组员交流时言语会以点拨、引导为主,尽量避免直接告知。有时候我一个一个反问过去,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渐渐理顺,从而自己能解决问题并产生成就感。
6.第三次互学(小组代表在班级展示、质疑)
小组代表在班级通过事先准备的小黑板或者投影等解决问题的过程。此环节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代表的讲述,别人提出的有价值的知识该记录要记录,并鼓励向代表发问,鼓励他组质疑。在实际操作中这种鼓励非常有效。刚开始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听学生讲课记笔记的习惯,而事实上认真准备的孩子往往从许多途径准备了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整理。这个在我第一次指出后就有了改观。另外,刚开始学生很少发问,我就以小组质疑提问加分刺激他们。为了在小组竞争中获胜,他们想尽办法质疑,从而促使讲述的学生在备课期就全力以赴的钻研题目,因为谁也不想在讲台上被问倒。
7.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解决或指出解决途径,交给某组下节课汇报研究成果。
这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题的优势很多:很多学生会钻研题目以争取课堂补充或质疑出彩;有时候讲一个知识点,谁能找出一个合适的比喻让大家更明白,大家都会自发的鼓掌以示赞赏;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课下也会跑来问题;还有自己准备的差不多、自发到我跟前来试说课的……这种学讲方式迫使那些学习不太主动的同学也要努力研究,我个人认为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