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学校里有什么?”“有动物、鲜花。”学生回答。于是,学校里就多了羊圈、鸭舍、兔场等。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上,浙江省缙云县笕川小学校长马鑫飞分享了将这所乡村学校改造成“动物园”和“植物园”,为学生打造充满自然元素学习环境的过程。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是“离农”“弃农”吗?农村教育真正的功能、价值是什么?一些乡村学校直面挑战,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现实困难。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舍、办学条件等持续改善,但不少乡村学校依然面临师资缺乏、学生减少等问题。这一方面缘于农村孩子多跟随父母流向县城或大城市,另一方面缘于不少乡村学校没有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认可度不高。事实证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让课堂走进自然且课程设计不拘一格的乡村学校,能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拔节生长、活色生香,甚至吸引不少城里娃“投奔”。
农村教育也需要现代化,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才能完全实现。不过,农村教育现代化并非要“离农”“弃农”。农村学校确实需要加强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运用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当地……但不意味着要全盘复制城市教育,搞成城市教育的翻版。举个简单例子,乡村学校既要让孩子们能上网查资料、接受远程教育等,又要能让孩子们撒欢于大自然,感受四季更迭,释放天性,收获快乐。
农村教育无论怎么现代化,都不能脱离乡土,失去乡村特色。乡村学校应深入挖掘丰富多样的本土资源,充分利用乡村的广阔天地,走特色化办学道路,除了文化教育课程,还应有多样化的乡村项目式课程和校本课程,比如劳动教育、生态教育、生活教育、自然教育等。笕川小学就实践着“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办好一所学校”的理念,将村庄里的彩燕、麻鸭、香菇等发家致富的资源,融入项目化学习和大单元主题教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学校的教育活动还应与地方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让孩子们熟悉地方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发挥地方乡土文化的育人价值。未来,期待更多乡村学校找到乡村教育的理想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