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学科教研 >> 生物教研 >> 典型教案 >> 正文
典型教案

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选修模块)

2010年01月31日 15:53 admin 点击:[]

     徐州二中2009届高三生物知识点汇总(选修模块)

 

考点一、酶的应用:酶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制备和应用固相酶

一、酵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 淀粉酶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 碱性脂肪酶 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强的去污能力。

酶制剂的特点: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的温度,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其他成分隔离。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 酸碱度 表面活性剂   酶不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因为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会降低酶的活性。将基因工程生产出的酶用特殊水溶性物质包裹起来,与洗衣粉的其它成分隔离开来。

3、加酶洗衣粉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为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的方向发展。(普通洗衣粉的化学成分有: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粉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还含有增白剂、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剂等。)

 

普通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

相同点

表面活性剂可以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水软化剂可以分散污垢

不同点

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容于水,从而与纤维分开

4、可在洗涤后比较污物的残留状况,如: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来判断洗涤效果

二、制备和应用固相酶

1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原理: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既易催化反应,又易于回收,可以重复使用。

2、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这种酶固定在一种颗粒状载体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的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糖的产量和质量。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包埋法法固定化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包埋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中。常用的载体材料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

固定化细胞是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优点如下:
(1)
省去了酶的分离手续.为多酶系统,无须辅因子再生;(2)细胞生长快,而且多,反应快;(3)可以连续发酵,节约了成本,而且在蒸馏和提取前不用分离去细胞,能一边徘出发酵液,一边进行培养,排除了产物抑制和消耗;
(4)
保持酶在细胞内的原始状况,增加了酶的稳定,特别是对污染因子的抵抗力增加.

缺点:(1)必须保持菌体的完整,防止菌体自溶,否则,将影响产品纯度;(2)必须防止细胞内蛋白酶对所需酶的分解,同时,需抑制胞内其他酶的活性止副产物的形成;(3)细胞膜,壁会阻碍底物渗透和扩散。

类型

优点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

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固定化酶

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

固定化细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后的酶或细胞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降等。

应用:1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实验材料及用具齐全。

1)酵母细胞的固定采用的方法是包埋法

2)请完善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的步骤

①配制氯化钙溶液时应用蒸馏水。 ②海藻酸钠溶解应用小火间断加热,边搅拌边加热。③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酵母细胞。 ④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应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3)该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

①为使该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运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②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关闭活塞1和活塞2

③装置的长导管起到什么作用?释放CO2,减小反应柱内压力;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柱。

4)实验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有酒味散发

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可能会发生的反应式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应用:2麦芽汁可以渗入到由海藻酸钠和啤酒酵母制成的凝胶珠中,啤酒酵母可以利用自身细胞内的一系列酶将可发酵性糖转化成乙醇。下面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啤酒的实验过程:

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称取lg干酵母置于50mL烧杯中,加l0mL蒸馏水,搅拌,静置1h

步骤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氯化钙(CaCl2)溶液。

步骤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称取0.7g海藻酸钠置于50mI烧杯中,加l0mL蒸馏水,烧杯放在酒精灯上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步骤4在冷却至常温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后转入注射器

步骤5:固定化酵母细胞。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氯化钙(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让凝胶珠在氯化钙(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钟。

步骤6: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

步骤7:将适量的凝胶珠放人500mL锥形瓶中,加300mL已消毒的麦芽汁,封口于25下发酵。

仔细阅读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6用蒸馏水冲洗23次的目的是:洗去杂质(氯化钙)和杂菌,防止污染。

(2)发酵产物酒精可用重铬酸钾进行检验,但需在酸性性条件下才呈现灰绿色。

(3)如何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
方法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珠不容易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方法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能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考点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一、发酵: 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应用:    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二、果酒制作的原理:菌种:酵母菌,单细胞真核生物,异氧兼性厌氧型,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
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在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无性的出芽生殖)。在无氧条件下,酒精发酵。
   
繁殖的最适温度:20℃;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在缺氧、20左右(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最适为20)、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繁殖并进行酒精发酵。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究竟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3、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洗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装入葡萄汁后要密封

4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三、果醋制作的原理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异氧需氧型,二分裂生殖
1
、酒变醋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发酵条件:温度适宜、适时通气、控制糖源供应)
2
、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3
、醋酸菌的来源:菌种可以到当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也可以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
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四、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毛霉,真核生物,异氧需氧,孢子生殖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
、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毛霉的生长: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约48小时后,毛霉开始生长,3天后菌丝生长旺盛,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3
、实验注意事项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卤汤中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③所用豆腐含水量在70%左右,含水量过高不易成形。

2防止杂菌污染: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③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数的加高加盐量要增加,接近瓶品表面的盐要铺的厚一些。

 

考点三、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一、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实验原理: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2
、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1)原理:分子量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2)凝胶材料:多孔性,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

3)分离过程: 混合物上柱洗脱大分子流动快、小分子流动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
洗脱: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

4)作用: 分离蛋白质,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质的脱盐等。
3
.缓冲溶液:1)原理: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弱酸盐组成(如H2CO3NaHCO3HCNaCNaH2PO4/Na2HPO4等),调节酸和盐的用量,可配制不同pH的缓冲液。2)作用: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
4
.凝胶电泳法:1)原理:不同蛋白质的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导致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不同。(2)分离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3)分离过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红细胞,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血红蛋白的释放 :在蒸馏水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注: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
2
、粗分离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之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透析: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0mmol/L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3
、纯化:
4
、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注意事项
1
、电泳技术:电泳技术就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目的。
2
红细胞的洗涤:如果分层不明显,可能是洗涤次数少、未能除去血浆蛋白的原因。此外,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同沉淀,也得不到纯净的红细胞,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
3
.如何检测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是否成功:由于凝胶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因此可以在凝胶柱旁放一支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检查凝胶是否装填得均匀。此外,还可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质,观察色带移动的情况。如果色带均匀、狭窄、平整,说明凝胶色谱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谱柱出现纹路或是气泡,轻轻敲打柱体以消除气泡,消除不了时要重新装柱。
4
.为什么凝胶的装填要紧密、均匀?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无效的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
5
.沸水浴处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的目的:不但节约时间,还能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和排除凝胶内的空气。
6
G-75“G”代表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g
7
.装填完后,立即用洗脱液洗脱的目的使凝胶装填紧密
8
加入柠檬酸钠有何目的?为什么要低速、短时离心?为什么要缓慢搅拌?
防止血液凝固;防止白细胞沉淀;防止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9
.与其他真核细胞相比,红细胞的特点及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的意义哺乳动物及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是双面凹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其含有的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脱液。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
10
.如何检测血红蛋白的分离是否成功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

 

考点四、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操作环境

操作对象

操作水平

基本过程

结果

生物体外

基因

分子水平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因此又叫做重组DNA技术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一)“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平末端

(二)“分子针线”——DNA连接酶

1.分类: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

2.功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I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使黏性末端之间连接;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较

() “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有:  质粒 噬菌体  动、植物病毒  等。最早应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细菌细胞中的一种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作用的比较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不同点

连接的DNA

模板

不要模板

模板

连接的对象

2DNA片段

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存在的单链DNA片段上

相同点

作用实质

形成磷酸二酯键

化学本质

蛋白质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 获得目的基因

1.获取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如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称为基因文库,建立基因文库,便于随时获取目的基因。)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根据mRNA反转录形成双链DNA)和化学合成法知道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mRNA,再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合成DNA

获得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可采取直接分离(鸟枪法),获取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一般是人工合成

2.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特点:指数形式扩增

5)过程:每一次循环都包括: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旋链为单链(变性);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退火);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延伸)

 () 制备重组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1.重组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位于基因首端)、终止子(终止信号,位于基因尾端)、标记基因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方法: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接。

() 转化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只有这个步骤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介导转化技术(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技术(花粉管通道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Cl2处理法。(在Ca2+作用下使受体细胞变成感受态细胞,感受态细胞在基因表达载体的缓冲液中能吸收DNA分子)

() 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培养受体细胞并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运用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能打破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间的界限

2.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抗、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来提高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等。3)基因诊断:又称为DNA诊断,是采用基因检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测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体。

基因治疗:指利用正常基因置换或弥补缺陷基因的治疗方法。途径有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

五、蛋白质工程

1、实质:根据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基因,以定向改造天然蛋白质,甚至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蛋白质。

 

2、基本原理:预期蛋白质功能→测定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具有预期功能的蛋白质

3、蛋白质工程的应用:①通过改造酶的结构,有目的地提高蛋白质的热稳定性。②合成嵌合抗体。③改变蛋白质的活性。

4、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区别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实质

通过改造基因,以定向改造天然蛋白质,甚至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目的基因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结果

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联系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考点五、克隆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植物的细胞工程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无菌条件下培养)―→愈伤组织 ―→试管苗 ―→植物体

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3)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细胞培养(苏教版)

1)概念:在实验室工厂化生产的条件下,将组织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组织或其他易分散的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得到分散游离的悬浮细胞,通过继代培养使细胞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的细胞群体的一种技术。

 2)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关系:    ①植物组织培养是基础。    ②目的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植物体,植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人类所需的细胞

3)实例:成功地培养红豆杉的细胞,从中提取出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最终得到的是杂种植物)

1)过程:

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二、动物细胞工程

1. 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用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营养:动物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2.动物组织培养(苏教版):   动物细胞培养与动物组织培养方法类似,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用胰蛋白酶等使组织块中的细胞离散,而动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胰蛋白酶等。

3.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细胞的原因:卵()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

 

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

 

 

核移植

 

 

 

 

胚胎移植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  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4.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4)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的方法

诱导手段

用法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离心、电刺激、振动,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

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获得杂种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膜的流动性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除应用植物细胞杂交手段外,再加灭活的病毒诱导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

5.单克隆抗体

1)抗体: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能大量增殖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作用:作为诊断试剂: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治疗,可制成“生物导弹”,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它疾病。

 

考点六、胚胎工程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胚胎干细胞的移植、胚胎工程的应用

一、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受精作用

1、精子的发生: 精原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最后形成4精细胞,再经过成熟变形过程形成精子

形成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储存部位曲细精管的管腔中营养来源支持细胞;产生时间:初情期到生理机能衰退

2、卵子的发生: 卵原细胞先进行 有丝分裂 后进行减数分裂,最后形成1卵子形成场所:卵巢、输卵管; 时间:从       胚胎在性别分化后开始(胎儿时期完成了初级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哺乳动物性成熟后,初级卵泡内的初级卵母细胞继续发育,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卵前后完成),进入到输卵管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成熟的卵子+第二极体(精卵结合过程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人类的次级卵母细胞停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并从卵泡中排出。

 

3、受精作用: 精子获能:精子在附睾中成熟后必须雌性动物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卵泡液、输卵管分泌物、血清等液体可使精子获能。

1受精作用的定义: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受精作用的场所输卵管的壶腹部

3)受精标志第二极体的形成(在卵黄膜和透明带间隙可观察到两个极体);受精完成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

4)受精作用的结果:使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受精过程的完成,标志着胚胎发育的开始。 起点受精卵;终点:幼体;包括卵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原肠胚胚层分化等主要阶段。

三、胚胎工程的概念及技术手段

1、胚胎工程是对动物生殖细胞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由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冷冻保存技术性别控制技术等组成的现代生物技术。胚胎发育学是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2、体外受精技术: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性生殖过程

体外受精技术是哺乳动物胚胎移植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和性别控制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基本原理:人工模拟体内环境,包括养、温度pH等,使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同时使精子获能,最终完成受精作用,并有计划地保存胚胎等。

3、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对体型小的动物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从输卵管冲取卵子(可直接受精);对体型大的动物从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要在体外培养成熟)

4、胚胎移植技术

a概念: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b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缩短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

c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早期胚胎形成后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d胚胎移植的程序:①对供、受体母牛进行选择,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②对供体母牛用激素做超数排卵处理;③选择同种优秀公牛配种(性生殖过程);④对胚胎进行收集(此时胚胎处于游离状态);⑤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胚胎移植(或冷冻保存);⑥检查受体母牛是否受孕;⑦产下胚胎移植的犊牛。

5、胚胎分割技术

a概念:显微手术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48等份,经体内或体外培养后植入受体,以获得同卵双生或同卵多生后代的技术(可看作是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

b基本过程:选择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移入培养皿中,用分割针或分割刀片将其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注入透明带中或直接移植给受体。(注意:内细胞团要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6、胚胎冷冻保存技术

a概念:将动物的早期胚胎,通过特殊的保护剂和降温措施,使其长期保存在超低温环境下。

B优势:可以使胚胎移植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简化引种过程。

7、动物性别控制技术:    指通过人为干预,使动物按照人们的愿望繁衍所需性别的后代的技术。

四、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

(一)胚胎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1干细胞:动物(包括人)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种子细胞。按照分化潜能的大小,干细胞基本上可分为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一种类型或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或组织的潜能却失去发育成完全个体能力的细胞)和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全身各种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

2成体干细胞:存在于胎儿、儿童和成人组织中的多能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细胞的唯一来源,主要存在于骨髓脐血外周血中。

3胚胎干细胞:早期胚胎[囊胚]原始性腺[胎儿]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又叫ESEK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各种组织和器官分化、易于进行基因改造操作等特点。如内细胞团细胞(位于胚的囊胚腔一侧)

特征:形态上体积、细胞核、核仁明显;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二)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用于治疗人类疾病,如利用ES细胞诱导其分化成新的组织细胞特性,移植ES细胞可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

(三)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挑战:在法律、伦理、国家和社会安全等方面带来冲击。

 

考点七、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技术的成果

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柏格第一次重组DNA成功。

2.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

(2)利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基因制药

3.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4.转基因植物方面:(1)抗虫作物:目前已经开发和利用的抗虫基因已有40多个,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还有植物的蛋白酶和淀粉抑制因子、动物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动物几丁质酶基因

(2)抗病作物: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植物,从而使植物具有抗性。我国将人巨细胞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用质粒导入烟草,获得抗TMVCMV转基因抗病烟草。(3)抗除草剂作物:已获得的抗除草剂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等。(4)作物品质改良:如将抗寒基因导入作物,增强植物的耐寒性。目前从极地鱼体中分离到的基因已被转入番茄、黄瓜,使作物耐寒或耐天气的骤然变化。

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一)食物安全:1.两种观点的比较:

观点

存在安全问题

不存在安全问题

论据

1.  对食物安全检测不全面

2.  可能出现滞后效应

3.  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

4.  营养成分可能改变

1.“实质性等同”只是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2.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

3.科学家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4.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2.实质性等同原则是指转基因生物与自然存在的传统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性状表现的比较。

3.保证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控和预防措施:立法、多环节监控、安全评价内容具体而严格

(二)生物安全  1.两种观点的比较:

观点

引起生物安全问题

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

论据

1.  可能变成野生种类或杂草

2.  可能重组出新的有害病原体

3.  有可能形成用除草剂除不去的“超级杂草”

4.  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1.  进入非种植区生命力很差

2.  存在生殖隔离,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3.  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

4.  新性状的表现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配套的种植技术

2.外来物种入侵

(1)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一个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

(2)危害: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爆发生物灾害);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可能成为新的过敏源。

(三)环境安全

1.潜在的不安全问题: 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加剧环境污染,危害其他动植生存或人体健康。

2.安全依据:(1)科学家转入的仅仅是有限的一种或几种基因,而转入的基因是否可能会对其他生物或环境造成危害,都要经过分析、实践的,一旦发现有害后果,科学家就会停止实验。(2)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自然界释放,都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审批。(3)制定相关法规监控

三、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反对者观点

支持者观点

克隆人

1.  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等传统的道德观念

2.  人为制造在心理和社会地位上不健全的人

3.  技术不成熟可能孕育出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这是一项科学研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可以通过胚胎分割、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部分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设计试管婴儿

1.  把试管婴儿当做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2.  胚胎也是生命,抛弃、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

.提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害

.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是更符合伦理道德的。

基因检测

1、  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相互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通过基因检测还不能达到预防疾病

2、  人类的多基因遗传病既与基因有关又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有某种基因的人不一定患病,基因正常的人也不一定不患病

3、  基因检测结果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4、  造成基因歧视

.有些遗传性疾病在后代中发病率很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2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

 

考点八、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原理、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应用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实例

1概念: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和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经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的生产工艺系统。

2实例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生态工程  依据生态学基本原理,其关键是调控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组合,提高生态系统物质再生和能量转化的能力,充分发挥物质生产的潜力,尽量充分利用原料、产品、副产品、废弃物以及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提高整体的综合效益。

3、(人教版)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的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征。

4、(人教版)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二、生态工程的原理

1(苏教版)生态工程主要由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构成。生态工程构建和运行的主要依据是生态学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种共生、生态位、食物链、物种多样性等。

1)物种共生原理: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离开其他生物而单独生存和繁衍,这种关系是自然界中生物之间长期进化的结果,包括共生、竞争等多种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反馈机制。

2生态位原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合理利用生态位原理,可以构建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种群的稳定而有效的生态系统。

3)食物链原理:是实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基础,也是生态工程所利用的物种共生原理的基础。

4)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生态系统越稳定

生态工程的设计还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生态工程的实现和管理。在生态工程中除了必须遵循上述各种基本原理外,还要考虑通过适当满足物种生存、生长或繁殖的环境条件来提高物种的适应能力。

2、(人教版)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物种多样性原理: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除了考虑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外,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

4)整体性原理: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除此之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建立在对系统成分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充分了解基础之上的整体理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基础。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2)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化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三、生态工程的类型

根据性质和设计目标的不同,生态工程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具有农业生态保护性质并以农产品生产为目标的农业生态工程;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工程,包括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防风固沙生态工程、水源涵养生态工程、城市绿化和园林生态工程等;以治理环境污染为目标的治污生态工程,包括污水治理生态工程、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工程、湖泊和水源地治理生态工程等。

实例1:“人工湿地”生态工程。(1)湿地是开放水域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其重要特点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2)“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的组成成分包括土壤、各类水生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和水等。(3)“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水生植物除了能吸收、转化污水中的NP物质外,还能促进细菌等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和净化。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对废水净化起作用的是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作用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作用,如沉淀、吸附、过滤等。

实例2: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1)矿山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而遭破坏且不经治理便无法使用的土地。它包括开采后的废石碓、大量采矿而形成的开采废弃地选矿剩余物造成的污染地等。(2)矿山废弃地的危害:不仅毁坏和污染大片森林、草地和农田,还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有的甚至成为巨大的污染源。(3)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人教版)。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树种,优先选择固氮树种,尽量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树种,注意树种的多功能效益。

实例3:林业生态工程。1)林业生态工程是环境与生态保护、修复和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维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目标下,以优化土地利用为基础,以发挥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生产潜力为依据,形成各林种、各树种的合理配置和组合,充分利用多林种、多树种生物群体的多功能和多效益特点,建设功能完善、结构稳定、经济高效的生态系统。(2)我国先后批准建设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黄河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

四、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

生态工程建设既要遵循生态学原理,也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和高效益原则,即在强调可行性的前提下,突出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并将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之中。

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包括拟定目标与本底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和技术设计等。其中技术设计是整个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

拟定目标与本底调查:设计时必须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协调的目标。本底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

系统分析:是生态工程可行性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可行性评价与决策:通过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分析,在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增加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态系统恶化的风险。

技术设计:通过改变食物链的方法,提高系统自身的迁移、转化、再生物质和利用能量的能力,充分利用原料、产品、副产品以及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提高整体的综合效益。

生态系统技术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食物链(网)的“相接”。即连接平行的原本不相连接的种类,形成互利共生网络,提高效率,促进物质的良性循环

生态系统技术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二是食物链(网)的“加环”。即在食物链(网)的中增加一些环节,以充分利用原先尚未利用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促使物流和能流的路径畅通,发挥生产潜力,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

五、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  典型的例子是治污生态工程和生态农业工程。

1、治污生态工程:1)包括固体、液体及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生物肥料的研制与试用,湖区污染的生态治理,塑料的再生利用等方面。(2)生物氧化塘:①概念:是利用藻类和细菌等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②净化污水的机理:表层(好氧层):分布有藻类,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有利于好氧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下层(兼性层):通常有无色杆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等优势菌种。底部(厌氧层):分布有硫酸还原细菌和甲烷杆菌。兼性菌和厌氧菌则通过好氧和厌氧反应,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还有钟虫、轮虫类和甲壳类等浮游动物,它们能去除塘中的营养物质,提高水的透明度。③多功能生物氧化塘工艺流程示意图

污水进来后,首先进入沉砂环节,让一些固体废弃物沉淀下来。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高,就采用流程;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低,就采用流程或流程。藻-菌互生环节就是利用藻类吸收有机物产生氧气和细菌的分解作用,促进污水净化。出水前可通过对藻、菌进行控制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2、生态恢复工程:1)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要实现一个地区环境的好转,首先就要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并在演替过程中保持长期的稳定和平衡。其中,恢复植被是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2)我国西部的生态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是西部生态问题中最本质、最突出的矛盾。西部地区在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当地植被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说明在降雨量适宜的地区,生态植被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功能。

3、生态农业:1)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2)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生态城市(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1)生态城市:是基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系统并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其特点主要包括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和实现可持续性

2)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其次是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的产出;采用各种手段治理污染,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制进行监督。

在肯定生态工程的作用,特别是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要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