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24年工作,介绍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领域的重点有这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3.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
4.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5.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6.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7.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8.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
9.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
2.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
3.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
4.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5.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
6.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8.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9.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10.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11.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12.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1.发挥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2.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
3.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4.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优化外籍人才服务。
5.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推动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
6.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加强东中西部人才协作。
7.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其他方面
1.强化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
2.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
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5.抓好校园学生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
2024年工作回顾中关于教育的部分
1.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2.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
3.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助学贷款提额降息,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
4.巩固“双减”成果,持续优化基础教育生态。
5.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
6.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
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
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
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特别国债: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新质生产力: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市场环境: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住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城镇化: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生态: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医疗卫生: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