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北工人报》1月22日报道,元氏县在人才工作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2024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落幕后,72名技能出众的职工荣获人才绿卡,并被纳入县人才库。这一突破性举措,为基层人才成长和地方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县级及以下基层地区,人才成长之路并不平坦。一方面,有限的发展机会与平台缺乏对外部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而常规的评价体系也让本地的技能人才难以崭露头角,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缺乏展示的舞台与上升的通道。另一方面,资源相对匮乏,培训体系不完善,更限制了本地人才的进一步提升。长此以往就导致人才稀缺,难以满足基层发展的需求。
元氏县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与人才绿卡政策,恰如一场及时雨。竞赛为基层人才搭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不论出身、学历,只看技能水平。通过竞赛脱颖而出的人才获得人才绿卡,这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带来了一系列贴合县城实际的福利。在子女教育方面,解决了基层人才对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担忧,让他们的孩子能优先享受良好教育;就医时的绿色通道和专家优先诊疗服务,弥补了县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短板,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这些福利政策让基层人才能够安心扎根,专注于技能的提升与创新。
县级产业要实现长远发展,留住人才是关键,但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县级企业辛苦培养的人才,一旦有更好的机会,便会选择离开,企业发展因此受到极大阻碍。元氏县把工匠纳入人才库并给予政策支持,为破解县级产业留才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古代“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为元氏县的人才举措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注脚。故事中,君主用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向天下昭示出自己求马的诚意和决心,最终吸引众多千里马主动前来。元氏县面向优秀技能职工发放的人才绿卡,同样体现出了当地对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通过给予竞赛胜出者荣誉和实实在在的福利,向社会传递出尊重人才、重视技能的强烈信号。
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上得到更多政策扶持,这将极大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元氏县的制造业为例,一家原本因人才短缺而发展受限的企业,在人才绿卡政策的助力下,成功吸引和留住一批工匠人才。这些人才为企业带来先进生产工艺与创新思路,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企业发展好了,又能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形成良性循环。
元氏县的人才绿卡政策,就像一张基层为了发展而贴出的“求贤榜”,会让越来越多的职工看到在县级地区也能凭借技能实现人生价值,这必将吸引更多人才下沉到基层,为地方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基层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